关于进一步加强实验室
危险源全周期管理工作的通知
各学院、相关部门: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实验室危险源动态监管,建立危险源安全风险分布档案和数据库,制定实验室现场应急处置措施,落实危险源全周期安全管理要求,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规范》文件要求,结合《福建工程学院实验室危险源及风险管理办法(试行)》和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实际,现开展危险源平台动态管理和基于危险源的实验室现场处置方案制定工作。
一、工作要求
二级单位实验室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本单位实验室危险源的全周期管理工作,针对重要危险源(有毒有害化学品、危险气体、辐射源及射线装置、危险性机械加工装置、强电强磁与激光设备、特种设备等)制定必要的管理实施细则;组织危险源的辨识、准入审核、现场处置方案的编制和审定;负责本单位危险源采购、运输、储存、使用、处置等全周期管理。项目负责人是项目安全的第一责任人,须对项目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并制定防范措施及现场应急指南。实验用房安全责任人负责本实验室危险源全周期管理工作。
二、工作内容
(一)危险源信息化动态管理
1.危险源辨识及登记。实验室危险源在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登录信息门户——业务直通车——实验室系统)内进行填报,各二级单位实验室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须认真组织辨识、填报登记和审核工作,学校危险源主要分三类:
化学类危险源包括:易制毒化学品、易制爆化学品、易燃易爆化学品、剧毒化学品、其他化学品、危险废物、液氮罐等。
机电类危险源包括:高压设备、高频电流设备、高温设备、机械加工类高速设备、射线装置、激光设备、强磁设备等。
特种设备类危险源包括:起重设备、场内车辆、其他气体、压力容器、其他特种设备等。
根据《福建工程学院实验室危险源及风险管理办法(试行)》第十三条“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剧毒品、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爆炸品、Ⅱ类及以上射线装置、放射源、实验动物、病原微生物” 等重要危险源学校不具备使用资质,此类危险源的准入评估须由二级单位实验室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初审后提交学校实验室技术安全工作委员会审查。
2.危险源评估及准入。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和二级单位应严格落实重要危险源的评估及准入,按《福建工程学院实验室危险源及风险管理办法(试行)》管理办法执行,相关评估材料应及时存档备查。
3.实验室分类分级。实验室安全管理类别分为化学类、机电类、特种设备类、电子类和其他类五类,在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内进行分类确认,化学类、机电类、特种设备类根据危险源填报情况自动关联,电子类和其他类根据用房特点进行勾选,其中:
电子类实验用房分类包括:强电类、弱电类、计算机房、服务器房、智慧教室等。
其他类实验用房分类包括:素描室、测绘室、手工雕刻教室、会议室、仓库(不含准备室,不含存放危化品等重要危险源的仓库)等。
实验室分级在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内,根据各用房危险源填报情况自动生成,风险等级由高至低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四个等级。
(二)实验室现场应急指南制定
学校针对实验室常见危险源制定了《福建工程学院实验室应急指南/应急预案》,包括“紧急疏散、危险化学品事故、特种设备伤害、机械伤害、发生触电、发生辐射外泄、火灾事故、应急预案”8个模块。各二级单位应组织有特殊重要危险源或因学科特色有需要制定针对性应急预案的实验用房,制定专项应急预案增补到第8个模块。
三、工作安排
1.实验室危险源登记
5月12日前,各二级单位完成实验室危险源的登记和审核工作,具体操作指南参加《实验室危险源填报流程操作手册》(见附件)。危险源实施动态管理,以物理用房为基本单位,场地内的危险源发生变动后,应即时在系统内进行修改申报,并相应调整实验室分类分级结果和实验室安全信息牌相关信息。
2.实验室现场处置方案手册发放
学校制定《福建工程学院实验室应急指南/应急预案》,并根据各二级单位的实验用房数量进行印刷。手册具体发放日期另行通知。
3.请各二级单位根据审核后的结论组织本单位实验用房责任人在5月17日前将实验室信息牌“实验室类别”、“实验室级别”信息补充完整。
4.根据教育部下发的《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检查项目表》(2023年)规定,结合学校实验室督导工作安排,将抽查各实验室危险源信息完整性和准确信息,阶段性组织危险源信息核验工作。如果存在危险源信息不实、防护措施和警示标识不清等问题,将纳入实验室安全隐患问题,责令整改。
联系人:黄老师,联系电话:22863273。
附件:实验室危险源填报流程操作手册
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处
2023年4月28日